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傅建奇11日在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位居全球第一,服務機器人產品的類型日益豐富,已經深入到家居生活以及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
傅建奇強調,隨著全球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消費升級的加速,特別是機器人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域的拓展、供給能力的提升和需求規模的擴大,機器人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作為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集成創新的重大成果,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工業機器人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義。
世界機器人大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達到14.8萬臺套,占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38%。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增長,急需培養造就一支熟悉和精通設計、安裝、調試和操控工業機器人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傅建奇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素質人才占比明顯偏低,以工業機器人高技能人才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缺而又缺”。要發揮競賽選拔的“風向標”“指揮棒”作用,要拓展發展通道、讓更多優秀的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共青團中央五部門共同主辦,將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山東濟南舉行。這項比賽是國內技能人才類賽事中唯一一個由五部委聯合舉辦的大賽,也是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一類大賽。
傅建奇表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不僅需要一大批經營管理人才,數以千萬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需要數以億計的技能人才。工業機器人高技能人才就是發展先進制造業急需緊缺的關鍵人才。辦好這個大賽,將會對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8月底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傅建奇表示,產業基礎能力,除了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基礎技術之外,還包括基礎工人;A工人,主要就是廣大的生產一線工人、技能人才,他們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辦好這個大賽,促進更多一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對于夯實產業基礎、提升中國產品質量和品牌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工信部高度重視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印發了《機器人產業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發展的目標、發展的任務和相關的政策措施。2017年批復成立了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出臺了政策措施,加快推動減速器、磁浮電機等核心部件發展,會同衛健委建設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大力發展手術機器人。
此外,工信部還規范行業發展,出臺了行業規范條件和具體的實施辦法,公告了兩批共計23家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建立完善標準認證體系,會同原國標委、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了《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關于推進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的意見》,建立了6家檢測中心和服務平臺,開展機器人CR認證。
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方,山東濟南市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斌在發布會上介紹,現有機器人企業100多家,產值超過600億元。智能制造、高端裝備也是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之一,現在產值突破了3000億元。濟南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
孫斌介紹,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在濟南舉辦,既是對濟南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環境實踐的肯定,也對濟南加快產教融合發展、加速培養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更為濟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重大平臺和難得的機遇。 |